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产业
关于印发合肥(包河)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2-05    来源: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区属各企业:

  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合肥(包河)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26日

  合肥(包河)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合肥市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号召,包河区在全市范围内先行先试,全面启动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为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创建效率,形成工作合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数字江淮”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合肥市“建设具有全国竞争优势的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的号召,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滨湖科学城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包河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数字化治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条主线,利用三年时间,在数据治理、数据应用、产业发展、生态培育等方面开展创新试验,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区域性数字经济新高地,为包河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区做出重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21年,基本建成数字经济引领发展、数据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数字产业特色集聚、政策支持协同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

  ——数字经济实现爆发式增长。全区数字经济总量达到750亿元,对GDP贡献度超过50%,有效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数据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开放共享的格局基本形成,5G+大数据在政务服务、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区治理、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数字创新应用场景示范引领;

  ——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引入3家以上平台型龙头企业或合作项目,打造3个以上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培育100家以上大数据企业。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推动,规划先行。充分发挥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引导推动作用,高标准编制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做好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顶层设计工作,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环境等多种措施,推动资源要素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配置集聚。

  (二)市区联动,特色发展。采取市区两级联动联建方式,形成市区两级政策支持合力,结合包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聚焦特色产业和重点方向,形成具有包河特色的数字经济生态圈。

  (三)项目驱动,广泛参与。围绕创新试验内容,明确重点创新试验任务,以项目化方式逐项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重点任务

  (一)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全面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1.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汇聚与开放共享。实施政务数据资源汇聚与开放共享工程,依托合肥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和包河区“大共治”信息平台,拓展建设区级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平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助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建立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相关管理制度。完成区级政务数据资源摸底调研工作,编制《包河区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落实基层数据采集与汇聚共享工作制度。

  ——搭建区级政务数据运营平台。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构建一个聚合数据、共享技术、协同业务的数字包河运营中枢平台,响应政务服务、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社会民生等不同领域的数字需求,建设分类主题数据库,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应用。

  ——探索建立数据标准体系。通过区级政务数据运营平台建设,探索制定公共服务领域数据输出标准规范,统一输出口径。结合方兴智慧社区等系统数据治理工作,探索建立智慧社区数据标准体系。总结区“大共治”平台建设经验,形成技术标准文档,为合肥市及安徽省研究智慧城市数据采集、开放、共享、分类、安全管控等关键性标准提供参考。

  2.推动数据应用开放场景示范项目建设。

  ——政务服务应用。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按照全市统一标准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建设智能政务服务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开展政务服务创新应用,推进智能客服、机器人、远程申报等服务模式的试点运用。

  ——社会治理应用。深化包河区“大共治”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共享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信息资源,实时监测全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运行状态,实现全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打造“十分钟管理全覆盖的高效率治理模式”。

  ——智慧民生应用。加快智慧社区建设,鼓励滨湖世纪社区启动掌上云社区建设试点,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服务,搭建在线治理社区事务、整合社区资源、化解社区矛盾的社区治理与服务平台。

  ——经济发展应用。完成“区域经济大脑”项目建设,汇聚各类涉企数据资源,建设企业法人信息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宏观经济监测分析、企业信息实时更新、政策服务精准推送等各类功能,探索政务数据信息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项目试点,为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5G创新应用。制定《关于推进包河区5G+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5G+大数据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建设,完成10个以上示范项目建设任务,打造“5G+社区治理”、“5G+无人驾驶”等多个创新应用。

  (二)聚焦产业发展重点方向,聚力发展数字核心产业。

  3.规划布局人工智能视觉产业。抢抓国家省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聚焦智能视觉基础产业领域,高标准编制《包河区人工智能视觉产业港“中国视界”发展规划》,以淝河片区“中国视界”项目为抓手,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视觉创新研究院、创新中心等产业平台建设,构建 AI 视觉产业创新体系,培育AI 视觉芯片、AI 视觉+教育培训、“AI 视觉+智能安防、AI 视觉+智能交通(汽车)、AI 视觉+智能制造等产业生态,招引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培育孵化AI 视觉领域创新性企业,实现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发展。力争实现AI 视觉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亿元。

  4.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智能网联汽车“一场一线一园一中心”项目建设为抓手,支持合工大汽车研究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智能汽车的研发制造、安全运行、交通管理和应用服务等提供基础性支撑。吸引智能网联领域头部企业入驻,带动芯片、传感器、高精度地图、智能驾驶系统等企业向包河区聚集,形成较为完备的智能网联产业链条,建成智能网联产业示范先导区。

  5.做大做强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做优包河经开区互联网产业园、蒲公英创新中心等产业平台,集聚孵化基础软件及信息服务类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依托领雁科技等龙头企业,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安全产业,推动企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省内外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催生下一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安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机遇,以合杭梦想小镇等合作共建项目为抓手,招引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技术优势的信息服务龙头企业入驻。创新政策扶持方式,积极培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领域本地化应用软件和平台服务企业。

  (三)推动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6.制造业数字化。加快推进5G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化应用。启动工业互联网培育工程,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引导企业建设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制造业关键业务环节的工业APP,培育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效能;持续推进“万家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完成300家以上“上云”企业;实施以工业机器人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大力推动重点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新增40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7.金融业数字化。推进金融服务智能化,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等技术手段,引导实体金融机构建设智慧银行、无人网点,丰富金融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服务效率。发展金融科技产业,依托滨湖国际金融小镇、复兴云谷金融城、光谷合肥金融港等平台载体,围绕金融科技重点领域,引进和培育金融科技产业链条不同类型企业。深挖滨湖金融后台基地各类金融数据资源,引导产学研平台和龙头企业建立金融大数据实验室,深化金融大数据的创新运用。

  8.文化产业数字化。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要素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的广泛应用,围绕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国家级数字出版和动漫产业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重点发展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创意设计、电子竞技等创意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9.高技术服务业数字化。围绕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打造“互联网+”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国家级集聚区内检测、认证、标准、报告、设备等资源的虚拟整合,促进线上线下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区域内检验检测机构的服务能力及创新能力。依托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以“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着力点,集聚一批上中下游检验检测企业和服务机构,加快形成以检验检测全产业链为主体的现代高技术服务业集聚高地,力争打造成为“服务型、智慧型”的国家检验检测创新试验区。

  (四)聚合数字经济发展资源要素,培育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10.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新基建”投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积极推进5G网络商用部署,加强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合作,有序开放路灯、监控杆等公共设施和公共资源,完成5G基础网络在区域内的布点建设,实现5G网络城区全覆盖。在滨湖卓越城区域编制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率先启动智慧城市时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智慧园区。

  11.探索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互联网经济新模式,培育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社群经济等数字新业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重点企业主导运营的方式,鼓励优质采、汇桔网等龙头企业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建设2个以上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经济平台,促进要素资源的高效对接共享。推动中国信息消费体验馆项目落地建设,推动信息消费“双创”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消费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带动信息消费产业发展。

  12.实施大数据企业和产业园区培育计划。鼓励企业在大数据存储、采集与管理、分析与挖掘、呈现与应用、数字化融合等领域开发产品与服务,实现经济效益提升。培育评定100家以上大数据企业,3家以上特色大数据产业园区。研究建立面向试验区、园区和企业的指标评价体系,制定包河区大数据企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包河区大数据产业园区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分年度对经认定的大数据企业、大数据产业园区进行考核评价。

  13.搭建数字产业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阿里云创新中心、下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大数据双创平台载体,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社会资本在金融、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交易等领域建立大数据实验室,提供大数据公共开放服务平台。

  14.加大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引培。探索数字经济人才培育与引进体系,形成长期稳定造血能力,为数字经济发展及应用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利用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作用,鼓励其与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合作,联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在龙头企业设置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鼓励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资源配置,开设与数字经济相关学科、学院,创新数字经济与社会学、管理学等复合型专业培养新模式。

  五、进度安排

  基础保障阶段(2019年11月—2020年6月)。制定《合肥(包河)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明确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成立包河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制定区级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放相关管理办法,启动区级政务数据资源统计摸排工作。积极引导辖区企业申报大数据企业和大数据产业园区,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全面建设阶段(2020年7月—2021年11月)。启动区级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平台的搭建工作,编制《包河区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建设经济运行、城市治理、社会服务等不同领域主题数据库,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初步汇聚共享,形成一批5G+大数据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引入2家以上平台型龙头企业或合作项目,认定100家以上大数据企业,认定3个以上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初步形成大数据产业集聚态势。

  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12月—)。区级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平台建设完成,初步形成以数据资源汇聚运用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工作局面,实现5G+大数据在政务服务、经济管理、城市建设、社区治理、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规模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数字经济全面引领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包河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相关职能部门及各街镇、大社区、包河经开区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统筹协调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数据资源局,具体负责数字政府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保障措施落地等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将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作为区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内容,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研究制定扶持数字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区财政按照不低于1:1比例安排包河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资金。同时每年从扶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5000万元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用于数字产业政策兑现、龙头企业及项目引进、智慧城市建设等。着力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构建完善财政金融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谋划设立一支扶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产业引导基金。

  (三)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区级部门之间、部门与街镇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大数据领域优质企业、平台、项目的落地。邀请第三方团队全程参与试验区建设,为试验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加大宣传引导。开辟“数字包河”宣传专栏,运用新闻媒体策划数字经济支持政策、优质大数据企业、大数据场景应用、数字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大数据领军人物等专题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下一条:关于印发《合杭梦想小镇促进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试行)》的通知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